爱的心象/邝珊
爱的心象/
邝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又是一年七夕到,古往今来有多少妙龄女子在遥望夜空,欣羡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时,在自己心中勾画着与另一半不期而遇的美丽幻相呢?也许是不经意的一瞥,也许是再三的邂逅,怦然心动在瞬间就击中了彼此: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们确信对方就是自己寻寻觅觅已久的爱人。
那么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如何去揭开相互吸引的神秘面纱呢?对此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在不懈地探索,并呈现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一些生物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女人的青春貌美和男人的经济地位因有利于繁衍后代和供养家庭成为择偶的关键;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交换”理论决定了择偶观:我们选择的伴侣要与自己匹配,除了外貌和能力,人品、性格等都要和自己相合;此外,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也提出了“人格面貌”的学说:人们倾向于选择能提升我们自尊感的对象。这些理论可以让人们对爱情多了些理解,可是还是不能解开我们的诸多困惑,如:为什么有些伴侣会一见钟情且爱得如痴如醉,终了却怨恨至深?而起初平平淡淡结合的伴侣却能日益相契陪伴终身?为什么失去爱人会让很多人感觉如丧失自我般地崩溃?而当你细数自己曾经倾心相恋的对象,他们的个性特点竟会如此地相似!
哈维尔·汉瑞克斯博士专注于婚姻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至今已有35年,他创立的“潜存意象关系”学说为人们了解相爱的秘密开启了一扇崭新的视窗。下面就让我们来跟随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来探寻这其中的奥妙吧。
·童年经历
朵儿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南方小城。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里,父母也如许多普通人一样在为家庭的生计终日忙碌。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工作兢兢业业,凡事做到尽善尽美。对一双儿女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家庭教育极其严格,不容一丝差错。朵儿总觉得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下,自己的一言一行永远都不符合标准。爸爸待人待事很认真,却不善言辞,不喜交往。父亲虽然时而会表露些对女儿的疼爱,但更多时却脾气暴躁,让人无法接近。在朵儿的童年记忆中,和爸爸妈妈亲昵的场面很难寻觅,空气里时常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而自己也多是孤单单独自垂泪。好在朵儿有个年龄相仿的哥哥,聪明伶俐也调皮贪玩。小时候,朵儿是哥哥身后撇不掉的小尾巴,走哪跟哪。长大些,哥哥却成了朵儿的保护伞。这些过往成为朵儿童年回忆中难得的一抹亮丽色彩。
(谈到“童年创伤”,很多人都会想到极其严重的伤害,如:父母离异或死亡、被强奸、家庭暴力或父母酗酒等等。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是不堪回首的创伤烙印。然而,即使你有幸在安全舒适充满关怀的环境中长大,你仍然带有童年留下的无形的伤痕。因为从每个人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敏感复杂依赖他人的生命,需求无止境。即使最慈爱的父母也不可能做到对你有求必应。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生命早期阶段的看护者正反亦有的个性特质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影像。对童年留存的所有伤痕和缺憾,也一并印刻下来。在往后的岁月里,我们都会寻寻觅觅那个能治愈童年创伤以赐予我们完整感的熟悉影像,这就是“潜存意象”模子的由来。)
·感情历程
一年年过去,朵儿长成一个亭亭玉立、乖巧懂事的女孩,一贯学业优秀的她也顺利进入一所城市重点大学就读。只是内向的朵儿还是习惯于独处一隅,静静地看着同学嬉闹,心里恋着一个明朗大方、能歌善舞的男孩。即使身边也不乏频频示意的追求者,可是心里还是默守着那份深深埋藏的情愫。她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迷恋这个对自己不在意的男孩呢?也许是自己太缺少阳光吧。可是如果勾画自己的终身伴侣,朵儿又会觉得不是他,这样的男孩不是她可以依靠的啊。夏日的一个午后,走在梧桐树下斑驳阳光里的朵儿突然被一个男孩叫住:嗨,你好!朵儿看着他,突然有点恍惚:我似乎在哪见过他呢?男孩有点腼腆地自我介绍,希望和朵儿认识。一向矜持的朵儿却一反常态,乖乖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美丽的校园又多了一对形影相随的恋人。和男孩在一起,朵儿觉得很踏实,内心也充盈起来,以往的孤独感再没有了踪迹。两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可过后回忆起来也多是对方盈盈的笑脸和脉脉的眼神。这年暑假,朵儿回到家,忐忑不安地递给妈妈一张两个人的合影。妈妈刚接过照片,就道:“咦,你哥哥什么时候去看你了?”朵儿低头暗笑:“真的啊,他俩还真有几分像呢。”很自然地这个男孩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潜存意象关系”学说认为:童年时光已逝不能返,而我们的潜意识还在时刻寻找机会能填补孩提时因父母疏忽而造成的心理鸿沟。那么选择伴侣就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契机:通过疯狂地爱上一个同时具有我们那不完美父母优缺点的人,一个符合我们内心深处的影像,来追求自我的完整和治愈童年创伤。这就是“爱的心象”。一旦遇上一个符合我们心象的人,“姻缘”的反应便启动,爱情也就产生了。其他的选择和原先的条件则全都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朝气和完整,自信已遇上了将使一切变得美好的人。而热恋中的伴侣通常会有的爱的感觉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个潜意识的活动。这恒古不变的爱情语言包括四个特点:1.似曾相识感。“虽然我们刚认识,但不知怎的,我却觉得早就认识你了。”这种熟悉的感觉其实是源于新恋人和潜意识里的照顾者的相似。2.永恒感。恋爱中的人,即使也许才相处几天或几个星期,也会说:“我记不起我是什么时候认识你的了。”旧脑已经将情人和抚育者的形象合二为一了,将现在和过去揉在了一起。他们回到想象中母亲温暖的怀抱,觉得一切都将完美无缺。3.重获完整感。随着相聚的时间越来越长,情侣们会说:“我不再感到空虚和寂寞;有你在我身边,我觉得完满,有归属感,似乎已和万物合为了一体。”因为他们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失落的。两个不完整的人因为恋爱暂时成了完整的一体。4.不可或缺感。这几乎是普天下所有有情人共同的体验。渐渐地,感情关系变得魂牵梦系,恋人成了同我们生死与共的人。一旦失去恋人,会再次失去完整与充实,陷于自我崩塌的黑暗世界。)
·婚姻生活
两年后,朵儿大学毕业了。幸运的是她和恋人都在同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为了在这个异乡搭起他们的安乐窝,两人都如鸟儿般勤勉。日子水一样平静地流淌,朵儿也相信这就是她想要的平凡的快乐生活。可是结婚后没多久,两人的磕磕碰碰开始多了起来,谁都得理不饶人。男人觉得朵儿总是使性子,常常莫名地生气,对他也少了关心和体贴。朵儿却觉得老公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找茬指责她。而日益频繁的争吵让两个人彼此都厌烦起来,到后来连话也不想说了。男人每天很晚才回,上床倒头就睡,当朵儿是个透明人样。朵儿常常暗自垂泪,孤寂难眠,不停地问自己:这样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难道真的无法改善了吗?
(浪漫的爱情可以维持几个月,或者几年,但再美丽的肥皂泡也会破灭。幻觉的面纱终会揭起,而我们也将见到伴侣令人失望的真面目。在恋爱阶段,因为内心充满希望和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双方都甘愿满足对方的一切需要和愿望。因此,对婚姻的乐观态度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但承诺过后,通常是婚礼,破灭了人们对爱情的幻想;一切苦难从此开始,憧憬成了等待,双方都收回了某些无条件的奉献,开始等待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选择了有自己的抚育者的缺点的伴侣,所以伴侣很可能会以抚育者相同的方式来令他们失望。他们也注定要失望的。每段婚姻都是从浪漫的幻想走到幻想破灭,并紧接着陷入权力之争。虽然恋爱是两人感情的试金石,但唯有通过失望之后——权力之争——,感情才能继续发展。如果我们不利用爱情关系来结束儿童期,那么我们的婚姻将搁浅在与我们儿时一样的问题上。所以,爱情的枯萎只是为真爱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同时为获得真爱,你必须致力于复原和觉醒。为了让婚姻具有治疗功能,我们必须变成有利于伴侣的复原的人。你需要以与他/她父母不同的方式来照顾其内心的小孩。当我们为伴侣疗伤时,我们同样表现出被自己压抑的特质。不过,就在我们跨出自己习惯的圈子,我们也启动了自己的自我完整的程序。奇妙的是,当我们满足伴侣的需要时,我们也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需求。毕竟,我们的创伤很相似。所以当我们送给伴侣礼物(治愈他们)时,我们的旧脑会把它当作给自己的一同收下。美妙的共鸣就在这双向的治疗中产生了。)